20101225 齋明寺古道行程:
20101225 15:03 齋明寺古道登山口
20101225 15: 沿途不少花凋落,帶有淡淡的香氣~
20101225 15:06~15:07 步道可區分為兩段,中間以馬路為界,此為第一段,平緩好走
20101225 15:08 中途的馬路
20101225 15:09 齋明寺山門
20101225 15:09~15:11 步道相對第一段為小,開始有點小坡度
20101225 15:15 相當清幽的涼亭
20101225 15:18~15:20 齋明寺環境(33561桃園縣大溪鎮齋明街153號)
20101225 15:21 齋明寺簡介(以下摘錄自法鼓山網站)
齋明寺,興建於清道光30年(西元1850年),坐落於桃園縣大溪鎮光明里。1850年清道光年間,大溪農民李阿甲,法號性悅,自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返台後,於此地結草庵供奉南海請回之觀音菩薩,取名為福份宮。
同治12年(西元1873年),當時住持黃普瑟與當地仕紳集資改建廟宇,並更名為齋明堂。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擴建正殿與兩側廂房完竣,並舉行盛大的落成典禮,昭和4年(西元1929年)於廟之後方興建萃靈塔,供民眾安奉祖先遺骨。日據時代中期(民國二十六年),日本人擔心台灣人私下聚眾謀反,遂強迫齋明堂對外開放,第五代住持江澄坤居士(法號普乾)為保存齋明堂之完整,乃與日本曹洞宗連絡並更名為齋明寺。
民國七十四年,齋明寺被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並整建寺體,民國八十八年齋明寺由法鼓山接手管理,在第七任住持法鼓山聖嚴法師的帶領下,重新規劃庭院設計,乃成今日之風貌。
20101225 15:21~15:22 寺廟前兩座燈塔
20101225 15:32~15:41 折返
20101225 15:42 踏上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