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後越嶺古道小故事:

  早期烏來泰雅族大嵙崁族透過三條古道與外界往來,包含巴福越嶺古道(烏來福山至桃園巴稜)、哈盆越嶺古道(烏來福山至宜蘭員林)、桶後越嶺古道(烏來孝義至礁溪匏崙)。
  清朝光緒11年, 馬來巴社(即現今新北市烏來區)曾經是台灣巡撫劉銘傳實行撫蕃政策的防蕃屯所,後來發現有溫泉熱氣資源,漸漸成為重要的城鎮,也因此泰雅族大嵙崁族漸漸於烏來定居。桶後溪為南勢溪的支流,因位於烏來大桶山的後方,故稱為「桶後」或「桶后」溪。
  桶後越嶺古道是早期泰雅族大嵙崁族由雪山山脈地區北上狩獵而走出的小徑,清朝設置防蕃屯所後重要性慢慢增加,日據時代為了統治原住民及運送木材,將原來狩獵的小徑拓寬為越嶺道路,現今已成為熱門的登山步道。桶後越嶺古道依景觀的不同可概分為三段:烏來孝義至桶後保線所吊橋(桶後林道)、桶後保線所吊橋至小礁溪山與烘爐地山之間的鞍部(自然的山徑)、小礁溪山與烘爐地山之間的鞍部至小礁溪(產業道路);這次所走的部分為桶後保線所吊橋至小礁溪山與烘爐地山之間的鞍部(自然的山徑)及小礁溪山與烘爐地山之間的鞍部至小礁溪(產業道路)。

GPS登山路線圖(使用runkeeper記錄): 

20111008桶後越嶺古道:

出發前的大合照,這時候大家都還笑得很開心。

出發地:山上有水大輪胎。

產業道路為緩上波,還算好走。

霧氣來襲,不過這還在可接受範圍。

於小礁溪山與烘爐地山之間的鞍部來張大合照,這時候大家精神都還不錯!(因為僅走三公里嘛

續往前走就會發現要過溪啦!前幾天下雨導致溪水較高,較謹慎的山友則脫下登山鞋涉水而過。

涉水而過後會發現有長長的芒草,如果您穿的短袖上衣或短褲,那就要小心被割傷,建議帶上手套會更好撥開芒草。

霧氣環繞是種不一樣的風情。

回首來時路,這一段很美~

這是唯一要拉繩上下的路段,不難走。

走路時除要小心地面外亦須小心樹幹。(回程我撞到頭了

部分較難走路段亦有繩索可作支撐。

如果溪水稍高,可在附近尋找大石頭以方便涉水過溪。

從涓流、小溪、瀑布慢慢形成俗稱的桶後溪。

涉水而過的身手越來越俐落。

木棧道旁亦有小瀑布。

很壯觀的攔砂壩。

別以為是要走在木頭上,其實後方可以走到對岸,不過由於時間的關係,此處為預定折返點,至此已經走了十公里。在簡單的用完餐後,原路折返。

當然,如果沒有加碼行程僅僅走到山上有水大輪胎是會讓人失望的,貼心的領隊安排要走到小礁溪橋。途中亦可看到壯觀的攔砂壩。

走到小礁溪橋,不少人都在做伸展操來舒緩筋骨,也有人換下渾身汗臭味的排汗衣穿上乾爽的衣服及拖鞋,總計走了約二十三公里,等等的慶功宴一定可以吃光光。

arrow
arrow

    恆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